近年来,古蔺县供销社承担了全县专合社(以下简称专合社)的组织发展工作。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县供销社始终坚持为“三农”服务的宗旨,大力发展各类专合社,加强对专合社的管理和服务,我县专合社有了较快的发展,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营体制创新,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,切实地推进了助农增收工作。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专合社健康、快速发展,近期我社对专合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,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专合社基本情况
(一)分布情况。截止今年11月底,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专合社共193个(县供销社领办185个),其中:种植专业合作社68个、养殖专业合作社108个、加工业专业合作社7个、植保专业合作社8个、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。
(二)注册资金情况。各类专合社共有注册资金18083万元,注册资金最多的310万元,最少的1万元,平均为93.6万元。
(三)社员规模及带动农户情况。各类专合社目前共有社员5018人,社平成员为26人,30人以下组织共有23个,31人以上100人的组织共有152个,100人以上的组织有18个,最多的组织有510人(即古蔺县三道水脆红李专业合作社),每个专合社的成员均为农民。全县专合社带动农户4、2万户,带动方式以合同合作方式为主。
(五)经营及利润分配情况。目前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专合社仅有1个(即古蔺县神龙赶黄草种植专业合作社),多数经营收入40万以下,市场获利润低。利润分配多数组织按章程规定只提取了10%的公积金,没有提取公益金的占多数。
(六)商标及品牌情况。全县专合社已经注册商标7个,分别是赶黄草“百宝康”和“蔺州仙草”,丫杈猪“蔺乡丫杈”,爱宕梨“印合山”,甜橙“蔺州马蹄”,苗家野鸡 “箭康”, 鑫红元生态农业专合社“鑫红元”。
(七)获得荣誉和政策资金扶持的情况。近年来,我县先后有7个专合社获得各级示范社称号,其中古蔺县神龙赶黄草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、2012年被评为全国示范社,古蔺县石屏乡印合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,另有10个专合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。2012年山源木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—供销总社新型示范社项目”资金112万元,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万元,省级财政配套资金32万元,是5年来全县种植专合社唯一获得的财政扶持资金。
二、主要工作和成效
(一)高度重视,积极引导,促进专合社快速发展。我县是山区农业大县,也是乌蒙山区贫困县,长期以来,受地理位置偏远、经济发展滞后等影响,农业基础条件较薄弱,组织化程度差,生产力水平低,助农增收工作难度大。2007年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》实施以来,我县狠抓专合社发展,由县供销社负责专合社的组织管理工作,将专合社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,在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,结合山区农业特点,大力推进“一乡一业”、“一村一品”工程,积极探索以专合社为载体,整合以农业生产要素,引导农户参与,面向外部市场的发展模式,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。
(二)加强管理,重视服务,促进专合社健康发展。近年来,为帮助专合社健康规范发展,县供销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:一是对新创办的专合社给予积极的指导,免费提供申报注册登记的相关资料和服务。二是制订了《专业合作社成员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、《专合社财务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制度样本,帮助专合社规范建设和管理。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管理、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工作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增强专合社的管理和生产能力。四是积极指导和帮助专合社向上对接项目,山源木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获得国家财政扶持资金112万元,此外还有7个专合社进入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及省供销社拟扶持项目库。五是突出重点,全力抓好示范社建设,近年先后成功申报7个全国、省、市级示范社。六是积极帮助专合社创建品牌,塑造古蔺农产品对外形象。目前由供销社牵头,以马蹄甜橙基地和永乐甜橙基地正在申报“中华名优名果”品牌。七是千方百计帮助专合社对接市场,解决销售难题,今年帮助白泥乡销售李子10万斤,引入专业农产品经营公司,通过订单形式销售脆红李80万斤。
(三)调整产业,助农增收,促进专合社有序发展。专合社的建立,有效改变了过去无序和盲目生产,农民的利益得到较好的保证,在专合社的带动和影响下,种植业和养殖业正迅速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专合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,优势产品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(即古蔺县神龙赶黄草专业合作社、古蔺县观文镇蔺乡丫叉猪养殖专业合作社),形成了产、加、销的一条龙服务,带动了种、养殖的发展,壮大了集体经济,推动了产业、调整了结构,真正实现了“民办、民管、民受益”的发展模式。我县专合社在不同的乡镇以特色农产品为支撑来发展已初显成效:一是以甜橙为基地,继续巩固马蹄乡、永乐镇甜橙专业合作社。截至目前,现己发展甜橙基地种植面积20000余亩。二是以建新茶为基础,巩固扩大马嘶乡柳沟村、茶园村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,目前发展茶园面积10000 亩,基本走上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的道路。三是以特色水果为基地,3个专合社(即古蔺镇三道水脆红李专业合作社、东新乡岩鹰山脆红李专业合作社、东新乡李家寨脆红李专业合作社)发展脆红李5600多亩,石屏乡印合山经果林专业合作社发展爱宕梨2000亩。专合社为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,较好解决买难、卖难问题,通过协调购销,在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实现联合,引导农民找市场、闯市场,掌握市场信息,减少了盲目和无序生产,提供市场适销的农产品,稳定和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,进一步保护了农民的利益,促进了农民增收,全县专合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,助农增收工作开启了新篇章。
三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发展不平衡。全县专合社发展参差不齐,两极分化严重,有个别专合社甚至未开展任何工作,有名无实。
(二)普遍规模较小,经营能力差,市场对接能力弱。主要反映在入社农户少,带动能力弱,注册资本少,经营收入低,获取市场信息有限,营销渠道少,对外销售难度大,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等方面。
(三)内部管理不规范。多数专合社虽然拟定了章程,但章程制定的程序和内容不规范,有的组织机构形同虚设,管理松散,服务不到位。
(四)外部支持力度不够。一是缺乏支持专合社发展的金融政策,融资贷款难。二是规模弱小,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难。三是全县尚未建立鼓励和扶持专合社发展的激励机制。四是指导和管理力度不够,建得多、管得少,重数量、轻质量。五是部分乡镇对专合社只管组建,不管发展、管理、协调和服务。六是市场信息预测不准确,导致农产品滞销严重。
(五)人才和技术缺乏。专合社缺乏有实践经验、有合作理念、有市场知识的牵头人,也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,加之入社农民素质普遍低,制约了专合社的发展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思路
(一)重质量,抓服务,强管理。将专合社的发展重心从“重数量向重质量”转变。切实加强对专合社的指导、协调和服务,帮助专合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,实现规范化运作,努力打造精品社、示范社。
(二)重人才,抓培训,强队伍。采取多种措施,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牵头人、技术人员和普通农户的宣传培训工作,努力使牵头人懂市场、会管理;技术人员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般问题;普通农户能掌握生产技能,普及专合社运作的常识。
(三)重联合,抓重组,共发展。在现有专合社的基础上,组织、协调发展较好、有合作意愿的专合社成立“古蔺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”,加强专合社之间的合作,整合资源,改变专合社“弱、散、小”的局面,通过二次联合,实现共同发展。
(四)重品牌,抓营销,争项目。一是充分发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作用,强化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对外宣传工作,积极开展与省(市)各行业协会的对接、统一农产品外包装的标识标牌等工作,努力塑造古蔺农产品的整体形象。二是我社拟通过参控股方式引入一家农产品经营公司,恢复供销社经营农副产品的传统业务,为我县农产品进市场搭建平台。三是利用农产品联合社和农产品经营公司两个平台,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资金。
五、几点建议
(一)出台支持专合社发展的奖扶政策。建议由县政府出台针对专合社的奖励政策,对获得国家、省、市表彰的示范专合社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;每年由县供销社组织评选10个示范专合社给予表彰奖励,形成长效激励机制。
(二)组建古蔺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。建议由县供销社牵头组建,按照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》进行管理。
(三)对农产品经营公司给予税收优惠。结合我县实际,抓好农副产品营销,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,是供销社进一步服务“三农”的具体措施,由于县供销社底子薄,要恢复传统业务有一定难度,请求对县供销社组建成立的农产品经营公司应缴纳的地方税收,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优惠。
(四)筹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。为打造对外宣传古蔺特色农产品的窗口,县供销社准备依托拟组建的农产品经营公司筹建和管理“古蔺县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”。请求县政府借予部分财政资金,启动该项工作。
(五)改造培训中心。近年来,县供销社在专合社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培训任务,由于没有培训场所,只能靠租用来解决。为改善培训条件,拟将县供销社办公楼顶楼闲置房屋改建成培训中心。
古蔺县供销社